西安事变后,张学良本不必成阶下囚,老蒋也不让他去南京,但他怕
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,周恩来等人都不同意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,包括蒋介石也直言他不必去,害怕有人打他的主意,让自己遗臭万年,但张学良却一意孤行,其本质是因为怕!
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,周恩来等人都不同意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,包括蒋介石也直言他不必去,害怕有人打他的主意,让自己遗臭万年,但张学良却一意孤行,其本质是因为怕!
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,蒋介石力图重新恢复对陕甘的统治,而杨虎城则要求蒋兑现抗日等承诺,事实上延续了与国民政府对抗的局面。但囿于1937年1月初国民政府对杨“撤职留任”的命令以及陕甘善后的需要,又不便再加处置。但在1—6月间,蒋介石、杨虎城之间又有过多番博弈,最终
说起军统这事儿,前些年我还真被所谓的“智能答案”坑过——搜出来一看,军统局四任局长分别是贺耀祖、钱大钧、戴笠、毛人凤,给人看得还挺板正。可只要稍微伸长脖子琢磨两下,就忍不住替写这答案的人捏把汗:谜底拆开一看,起码错了一半。戴笠哪儿有正经当过军统局长?他一辈子都
1936年秋天,西北的风已经有点凉了。这年十月,几支红军主力队伍在漫长的征途后终于汇合在会宁,大家说这是一场“会师”,其实更像是熬过了死神,还能碰头的老伙计照面。可事情刚喘口气没俩月,西安那头又炸出个大新闻——张学良、杨虎城居然敢把蒋介石扣下来了!这事搁当时,
很奇怪,咱们中国人说起张学良,脑子里总绕不开那个“大风波”——西安事变。可要真有人问起他本人,想听他自己说两句,他反而总是笑一笑,摇摇手:“别谈啦,那事就过去了,没什么意思。”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反常?一个搅动历史风云的人物,晚年却对自己亲手翻过的那一页讳莫如深。
1949年初冬,南京玄武湖畔寒风凛冽,宋美龄披着呢大衣登上前往上海的专列。她没同任何人说话,却在车窗上用指尖写下三个名字,随即抹去。从那天起,愧疚像影子一样伴随她,直到2003年10月23日在纽约曼哈顿闭眼前,她终于承认——此生最亏欠的,是那三位与蒋介石无关的
1936年12月25日午后,西安事变第14天。张学良站在新城黄楼办公室,窗台上那盆母亲留下的墨兰蔫头耷脑。他摸出怀表看,指针刚过两点——和杨虎城约好三点送蒋介石上飞机。
1976年的秋天,整个中国都像被按下了静音键——毛主席走了。那天没人想吃饭,广播里播的悼念声,街上黑压压的队伍,谁都像丢了主心骨。有些人家甚至拿出了压箱底的白毛巾,挂在门口。我奶奶说,她那天连饭锅都扣着,家里灶台像专门留给他的。但时光的齿轮还是没法停,我们只能
韩复榘,民国时期颇具争议的军阀,1938年被蒋介石以“不遵命令,擅自撤退”为由枪决。其子韩子华毕生致力于为父正名,称蒋介石杀韩实为“公报私仇”,主因是西安事变期间韩复榘支持张学良触怒蒋氏。本文依据韩子华回忆录、历史档案及相关研究,试图还原这段历史公案的复